发布时间: 2020/5/29 9:16:41 | 325 次阅读
5月28日消息,据《日经亚洲评论》报道,随着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,OPPO正在积极发展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,包括从联发科等供应商处挖来工程人才。
《日经亚洲评论》援引据知情人士透露,为了推进芯片战略,OPPO从其关键芯片供应商联发科聘请了多位高管,又聘请了多名来自紫光展锐的工程师,以便在上海建立芯片团队。
《日经亚洲评论》新闻截图
报道指出,OPPO招募的高管包括联发科前运营官朱尚祖。此外,OPPO甚至还瞄准了高通和海思的人才。
就此,有国内媒体询问了OPPO相关人士,对方回应,OPPO的策略是做好产品,任何研发投入都是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提升用户体验。还表示,朱尚祖并非近期加入OPPO。
此回应“似曾相识”,显然没有直接针对问题,且对于朱尚祖的加入也没有明确否认。表明其并非近期加入,那或许是早前就已加入,因为早在2017年底,朱尚祖就已经离开联发科加盟小米,今年2月初,台媒就已公布朱尚祖加入OPPO的消息,不过至此还没有得到相关方面的回应和证实。
另外,近日业内网红“@手机晶片达人”在微博上爆料称,OPPO在台湾成立芯片设计部门,有一些MTK(联发科)的人跳槽去。今天,又更新转发并描述朱尚祖的相关消息。
早在2017年,小米发布自己的首款自研手机芯片澎湃S1之后,业内就一直有传闻称,OPPO也将涉足芯片领域、自研手机芯片。
在2017年底,OPPO在上海成立瑾盛通信。2018年,瑾盛通信将“集成电路设计和服务”纳入经营项目,OPPO手机芯片正式启航。
今年2月,OPPO终于内部公开了关于自研芯片的“马里亚纳计划”。
在此背景下,OPPO对芯片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。不难猜出,招募挖角或会一直在进行,毕竟,拥有芯片设计开发能力,才能帮助公司提高对供应链的控制权,降低对美国供货商的依赖,促进海外市场竞争,而从供应链挖角也是方便及实际的策略。
联发科是台湾IC设计龙头 ,也是仅次于高通的第二大手机芯片企业。相较于华为有海思充分供应自家手机芯片,OPPO仍依赖高通、联发科等手机芯片商的产品,其旗舰机Find X2系列采用高通处理器,中阶的Reno系列则采用联发科芯片,是联发科主力客户之一。
不过,OPPO已经一颗雄心自立门户开发芯片,假若又大挖联发科人才,联发科面临大客户订单与人才流失的压力其实也不小。
据公开报道,OPPO陈明永早前曾宣称,OPPO 2019年研发资金将研发投入环比要增加150%,并且将逐年加大投入。显然,这也意味着OPPO在2019年将会有相当“烧钱”的研发项目,而这个项目或许就是近期被媒体披露的OPPO M1芯片。
另据悉,去年12月,陈永明在大会上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500亿元研发资金, OPPO致力于构建底层硬件技术,OPPO的研发投入再次大幅增长,自研芯片的费用占比不言而喻。毕竟,对于OPPO原有的手机业务,并不需要如此大规模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,而“造芯”恰是需要打持久战的。
对于手机厂商来说,芯片研发本身的门槛就很高,风险也很大,需要持续的高投入,做自研芯片并不容易,长期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突破。此前小米的“造芯”计划,在推出澎湃S1之后便遭遇挫折。
对比此前自研芯片计划的高调官宣,此次关于挖角的传闻回应,OPPO怎么就低调了起来呢?在编者看来,也许还真遇到了某些不可告人的难处。
据IDC发布的显示,2020年季度,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660万台,同比下降20.3%。华为以42.6%的市场份额,vivo(18.1%)、OPPO(17.8%)分列二、三位。
OPPO的扩张因疫情的蔓延遭遇急刹车, 4月份的两次人事大变动,显示出了OPPO在战略上调整方向,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一系列高层变动与OPPO出货量的下滑几乎同时发生。目前,OPPO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国市场下滑严重。中国市场是的智能手机市场,对于任何智能手机厂商而言,都不能放弃。
且仔细观察目前前三的手机品牌厂商可以发现,他们都有自研芯片,而对于OPPO和vivo这两家曾经以营销见长手机品牌厂商来说,掌握“核芯”技术,是持续“马拉松”的关键。OPPO自研芯片也仅是一个开始,而vivo或许也在自研芯片的计划当中,近日有网友爆料了其相关芯片商标的消息。再例如比亚迪半导体,近两天再次出现独立求变的动态,相信后期国内会有更多有雄心的企业加入到半导体研发生产中来。
特朗普政府本意是想要击垮我国在技术领域的突破,从而遏制例如华为在5G通信领域的。在此压迫之下,华为也并不是孤军奋战,更多厂商会加速供应链技术中去美化技术的研发,无形之中将国内科技企业拧在一起,发展成一致对外、一起助力国内半导体事业的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。